烟尘浓度检测仪是用于实时监测空气中悬浮颗粒物(如笔惭2.5、笔惭10)浓度的专用设备,广泛应用于工业排放监测、环保执法、职业健康防护等领域。其核心原理多为光散射法(如激光散射)、&产别迟补;射线吸收法或电学感应法。以下从操作流程、参数设置、维护要点等方面展开详细说明。
一、操作前准备
1. 设备检查
- 电量与电源:确认电池电量充足(通常需≥80%),长期供电设备检查电源适配器及电压稳定性。
- 传感器状态:开机后观察自检是否正常,激光类设备需检查光路是否通畅(无遮挡或积尘)。
- 校准有效期:查看上次校准时间,超过厂家建议周期(如1个月)需重新校准。
2. 耗材准备
- 备用滤膜(β射线法需定期更换)、清洁气泵(光散射法需保证气流稳定)。
- 防静电擦拭布、无水乙醇(用于清洁光学镜头)。
3. 环境适配
- 避免在高温(>50℃)、高湿(>90%RH)或强电磁干扰环境下使用。
- 固定式设备需提前安装支架,确保采样口避开强风直吹或遮挡物。
二、安装与采样
1. 采样点选择
- 代表性:选择烟气扩散均匀处(如烟道中心线附近),避免靠近风机或涡流区。
- 高度:厂界监测时采样口距地面1.5~2米,避开树冠或建筑物遮挡。
- 多点监测:大面积区域需布置多个采样点,取平均值以提高数据可靠性。
2. 气路连接
- 使用聚四氟乙烯(PTFE)采样管,长度不超过10米,弯曲半径>0.5米,避免颗粒沉积。
- 连接后检查气密性:堵住采样口,流速应归零,否则需重新密封接口。
3. 预热与稳定
- 开机后预热10~15分钟,待传感器进入工作温度(如激光散射法需稳定至40℃)。
- 零点校准:在洁净空气环境中(如实验室或上风向)将仪器归零。
叁、参数设置与测试
1. 核心参数调整
- 量程选择:根据预期浓度选择合适量程(如0~500mg/m³或0~2000μg/m³)。
- 采样时间:瞬时检测设为1~5秒,平均浓度监测设为1~15分钟。
- 报警阈值:工业安全场景需设置超限报警值(如50mg/m³),并联动声光报警。
2. 测试流程
- 连续监测:启动后持续采样,记录实时数据并存储(支持USB导出或无线传输)。
- 定点采样:按国标要求(如HJ/T 55-2019)进行至少3次平行测量,取均值。
- 标定验证:使用标准粉尘发生器(如DEHS粒子)输入已知浓度,验证仪器误差是否<±10%。
四、数据记录与分析
1. 数据存储
- 记录时间、地点、温湿度、气压等环境参数,与浓度数据一并存档。
- 部分仪器支持自动生成报告(如CSV格式),需定期备份至云端或本地硬盘。
2. 异常数据处理
- 突跳值(如瞬间飙升)需标注原因(如车辆经过、设备启停),必要时剔除。
- 浓度趋势分析:结合风速、生产负荷等参数,判断烟尘扩散规律。
五、日常维护与故障处理
1. 清洁保养
- 光学镜头:每周用无尘布蘸乙醇轻拭激光发射/接收窗口,避免油污或粉尘附着。
- 滤网清洗:每月拆卸采样口滤网,用清水冲洗并晾干,防止堵塞。
- 内部除尘:使用软毛刷清理机箱缝隙,避免积灰影响散热。
2. 校准与标定
- 零点校准:洁净空气中归零,误差应<±2%FS。
- 跨度校准:通入标准浓度气体(如200mg/m³),调整至理论值,误差<±5%FS。
- 周期性标定:每半年送第三方机构校验(如计量院),确保符合计量标准。
3. 常见故障排除
- 数值偏低:检查气路泄漏、滤膜堵塞或传感器老化。
- 零点漂移:重新校准或检查光学腔内污染。
- 通讯中断:重启模块或检查天线/SIM卡(无线型)。
六、安全与规范
1.防护措施
- 现场操作佩戴防尘口罩、防静电手套,避免直接接触高浓度烟尘。
- 雷雨天气禁止户外作业,防止设备漏电。
2. 合规性要求
- 遵循国标(如GB 16297-1996)和地方环保规定,定期提交监测报告。
- 场景需配合日志记录(如设备运行时间、维护记录)。
七、特殊场景应用
1. 高温/高湿环境
- 加装伴热管(维持采样管温度>120℃),防止水汽凝结干扰。
- 选用防水型外壳(IP65以上),定期涂抹防潮剂。
2. 防爆区域
- 选择Exd IICT6防爆认证设备,禁止在危险区域更换电池或维修。